入坑 水草缸 大概是一年左右時間,當初因為無聊從 20*17 小缸 越換越大缸 XD,很久以前用水耕法種迷樣植物的經驗約三年,所以入門水草算是駕輕就熟,很多經驗都是通用的,只是這次是直接種在水裡,哈哈 。但一直有個問題困擾著我,就是底土(黑土)會崩解粉化且會長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,每過一段時間就必須要清理底沙,慢慢吸很累沒效率,整個翻缸也不太對,就開始思考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,在某些國外的大神文章中看到了底部過濾系統,神的是他竟然設缸下去就五百多天只補水不換水,但人家養的是水晶蝦跟陰性水草,但能做到這樣真的也是只能跪拜....。因為他的作品啟發了我的一些思路,開始深鑽下去...

我的環境是一個三尺魚缸(90*45*45) + 外部過濾桶 + 二氧化碳 + 自製 LED 燈約100w 組成的水草缸,但這不是本篇主角,哈哈哈...。

IMG_2676.jpg

今天的主角是 億鼎 Skylight  W45xD24xH30 + 尼特利 AT3 Pro 65W + 自製底濾系統(中空石英球、五倍培菌球、陶土沙、間格網),這燈要特別提一下,他是我目前用過光譜跟功能性最好用的燈,打趴市面上一堆燈,如果不是水草缸,燈具是沒那麼要求的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,我會另外做一篇介紹。

IMG_2677.jpg

台灣好像比較少人玩 底部過濾系統,所以相關的資料也相當的少,這裡說的底部過濾,不是那種櫃子底下還有子缸做過濾循環系統的,感覺就像把上部過濾拿到底下藏起來比較美觀,今天我要說的是同缸內的底部過濾系統。

台式/日式的底濾版/浪板,通常都有特定的尺寸,面對規格尺寸眾多的魚缸,甚至是訂做缸,相當不容易搭配(我想鋪滿)。詢問一些賣家,他們的說法都是"不需要鋪滿"就可以達到活化底床的效果,對於我這種重度玩家來說,這個答案是滿足不了我的,開玩笑的,哈哈哈。
前言所提到的大神也碰到相同的問題,他也做了很多方式來試圖解決底部沉澱物問題,這個過程他花了將近十年時間,佩服佩服... 雖然可以解決,但在我看來還是有些麻煩,所以正在觀看本篇的你有福啦~~

廢話了一堆,開始進入主題,什麼是 同程式底濾 ? 簡單的說,在底床上設置多個進水點,讓底部髒污可以透過這些點流出缸外,如果你做成回字型或弓形(蛇形?) 圖1,末端的流速會是最低的,造成水流不均或死水區的問題,同程式就是把每個進水點到出口的距離都控制到等長,這樣每個孔的流速理論上就是一樣的,所以做成 H 形 圖2。 因為我懶得畫了,直接從網路截圖給大家看看,方便理解。

圖1:

reverse_flow_aquaponics_bar_-_up_aqua_3_ft_600x~1.jpg

(圖片取至網路)
圖2:

images.jpg

(圖片取至網路)

看到這很多人可能已經準備動手做一個了,所以我把重點先放前面,免得都切完了才看到最後一行,不必自宮也能成功的窘況。
根據自己的缸子大小,能塞下越多H當然越好,一個 H 有四個進水點,進水點用電鑽打洞就好了,基於同程原則,每個孔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,可以鑽在 T 形三通跟管帽的中間位置(我鑽在管帽上,不要問為什麼XD),第一次做,H大小不一樣沒關係,孔一樣距離就好,怎麼叫作孔一樣距離呢? 假設左上角第一個孔算起來到右邊的孔是10cm,到下方的孔也是10cm ,每個孔距離上下左右都是10cm ,那麼你就做對了。
註: 無底沙缸不適用。


這裡我用的材料是 PVC 4分 透明管,就是水族常用的規格,水電用的PVC管也是一樣,我用透明是方便觀察吸取跟流動的情況。

IMG_2670.jpg

底部濾材我選用 中空石英石 ,體積較大,較方便觀察沉積狀況。

IMG_2672.jpg

第二層鋪上 伊士達 的 五倍培菌球。

IMG_2673.jpg

第三層 黑土 或 陶沙 + 自製一張跟缸子同大小的細網,主要目的是不讓黑土流到下方。
蝦缸 或其他混養缸,都可以這樣處裡,只要一顆小沉水馬達或空氣泵,過濾 培菌 一次滿足。
水草缸 可以直接鋪上黑土在管子上即可,但要注意一個問題,因為底部含氧量變高,根系會狂漲,導致土上生長緩慢問題,這時候要加一個節流閥,控制底部流速。

IMG_2674.jpg

後記:

這樣的鋪設方式主要是參考大神五百天不用換水的設缸方式,超大比例的培菌空間跟超省的器材費用。

我個人是希望能解決黑土粉化崩解跟有機物殘渣不好看的問題,順便實驗一下是否能像大神一樣不換水。

尼特利 被叫為 神燈,果然沒錯,光合作用率高,正確光譜的表現,台灣尼特利賣場。
 

 

SXI水草群

SXI水草群

FaceBook

SXI Aqua

Shopee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葉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